财经资讯
期指松绑满月对冲效率渐增 A股对外开放倒逼“常态化”加速-股指期货频道-顺水鱼财经网
2019-06-03 18:22  浏览:7
外汇EA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报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5月20日盘中,沪指跌至2838.45点,距前期低点2838.38点一步之遥。若没有对冲、转移股票抛压,这层“窗户纸”是否就此点破?

  从中金所宣布“松绑”算起,已经一月有余,期指对冲效率稍有好转,如期指的成交持仓比从4月中旬的0.7倍,上移到了目前的1倍附近。

  “流动性在变好,如果不考虑成本,想卖还是能卖得出去,冲击成本也有所减小。”国内一家头部衍生品部门负责人20日介绍称。

  但是,这还不够,最核心的交易成本问题并未解决,目前平今仓手续费仍然需要期指波动6次左右才能覆盖,这使得被市场误解的“投机盘”尚未大规模入市,而他们才是贡献日内流动性的主力部队。

  另一方面,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提速,也在倒逼内地期指“常态化”加快节奏。

  “如果国内的流动性和对冲功能难以发挥,外资要么选择放缓进入,要么选择离岸市场,如新加坡A50、港交所的新产品。”中信金融期货研究员方晨20日评价称。

  目前,新交所已经推出MSCI中国指数期货(NCH),港交所也在谋划推出MSCI中国A股指期货。这些“竞品”的推出,加上中金所期指尚未完全“常态化”的现状,A股流动性、“定价权”面临分流风险

  流动性小幅提升

  上次期指松绑的节点不好,赶上了外部风险爆发、A股拖延了许久的回调。但从实操角度看,期指不该“背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国内买方机构在期指市场多以中性策略为主,即多单空单数量相匹配,不留风险敞口,如业内使用最为广泛的阿尔法策略等。

  以华南一家券商为例,其股票自营盘为单独部门,属绝对的多头,衍生品交易部则采用上述中性策略,多空相匹配。

  “就算有风险敞口,也不会很大,因为要面临基差变动等一系列变量,同时裸空的监管风险也不容忽视。”上述衍生品业务部负责人介绍称。

  相反,期指松绑,反而转移了一部分股票现货市场的抛压。4月19日,中金所宣布,将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0手。随后,期指持仓量出现明显增加。

  据统计,今年1-4月期指日均持仓量在23万手左右,近期则创下了30万手左右的新高。这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市场波动加剧,市场各方加码对冲头寸所致。

  “近1个月的时间里,期指三个品种成交、持仓均有一定程度上移,如IC成交持仓比便升至1倍左右,表明整体流动性有一定改善。”方晨介绍称。

  这与前述券商衍生品业务部负责人的反馈相似,期指“厚度”稍有增加,市场冲击成本随之降低。

  不过,贡献流动性的主力“投机盘”,还未大规模进场。

  经过4月19日的调整,期指平今仓手续费已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三点四五。以期指当前主力IF1906合约为例,5月20日结算价为3584.2点,其平今仓手续费为371元/笔,其中还没加上期货公司收取部分。

  该品种最小波动价位为0.2点。换言之,需要IF1906合约波动7次,方能覆盖掉了上述交易成本,日内获利难度可见一斑。

  要知道,在此前期货市场各自为战的“炒手”时代,部分商品期货活跃品种仅需要波动1次,不仅可以覆盖掉交易成本,还有收益盈余。

  “目前,平今手续费相比非平今还是比较高,日内相对高频的投资者还是没有参与其中。”方晨介绍称,日内开仓手续费、其实已经和2015年松绑前没有显著区别,所以后续还有进一步放松空间的就是在平今手续费上。

  MSCI期指“争夺战”

  5月14日,A股迎来MSCI指数首轮扩容,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

  这带来了一个矛盾,一边是持续对外开放的A股市场,另一边则是受限的期指,外资进场如何对冲风险?是否会进一步倒逼期指加速恢复“常态化”?

  “有部分这方面的原因,成熟的外国投资者也都需要A股衍生品工具。”方晨指出,无论是去年底开始的加大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推动力度,包括桥水、贝莱德等大型对冲基金进入国内市场,还是近期MSCI提高A股纳入因子。

  MSCI中国区研究主管魏震近期反馈,很多国际投资者表示,A股纳入因子如果将来提升至20%以上,仍需解决四大问题,首当其冲的一项便是对冲及衍生品缺乏,“目前监管的方向是希望内地股指期货常态化后,再放开海外市场。”

  “放开期指,是国内权益市场金融创新、开放的一个先决条件。假设期指交投不够活跃,其对冲成本、效率都并无法得到保证。”前述券商衍生品业务负责人评价称。

  需要指出的是,中金所沪深300等品种还面临着不小的外部竞争。

  以新交所为例,继2006年推出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后,去年还推出了MSCI中国(净总收益指数期货,该品种以美元为交,合约涵盖8个最近的连续月份,以及3年期中的4个季度月。

  瞄准MSCI期指的,还有港交所。

  3月11日,港交所与MSCI签订授权协议,计划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的期货合约。“该期货将在得到监管审批且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后推出,时间上来说越快越好。”港交所行政总裁早前表示。

  反观中金所,却受到不小的限制,目前期指都未完全松绑,更谈不上品种创新和引入境外投资者。

  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导致原本计划投资A股的外资,要么选择放缓进入,要么选择上述两个交易所的产品,进而导致国内期指流动性、“定价权”分流。2015年期指受限后,国内就有投资者转战新交所A50期指的案例在先。

  不过,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期指历次松绑间隔短则7个月,长则15个月,而上次松绑间隔缩短到了4个月。未来期指松绑的节奏会否进一步加快?市场在拭目以待。 (编辑:巫燕玲)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