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
专家: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支持企业应对疫情|疫情_顺水财经_顺水网
2020-03-04 01:18  浏览:37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原标题:专家: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支持企业应对疫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线上举办季度宏观政策报告论证会,多位嘉宾围绕“应对疫情冲击,保持经济合理增长”议题展开讨论。专家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在供给侧,政府在宏观政策的应对上要有所区别。

对于疫情引发的短期经济冲击,专家开出的药方是,防止现金流断裂。疫情刚开始蔓延的时候,由于需要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因此经济活动基本上处在冻结状态或者是休克状态。这使得很多商业活动特别是服务业影响较大。

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缓解现金流断裂问题的出路主要有三条:一是增加业务收入,二是减少经营成本,三是获得外部融资。如果按照迫切性排序,越往后的越重要。

从政策工具角度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该如何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专家普遍认为,疫情引发的冲击不是需求侧的(虽然也影响需求),而主要是供给侧的;且疫情影响并不表现为技术冲击,也不表现在实物资本,而主要表现在对人力的冲击。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冲击表现,要求政府在宏观政策应对上也要有所区别。

CF40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指出,财政政策的优势在于具有精准定向、暂时性、政策滞后时间短等特征,适用于应对疫情的一次性短期冲击。因此,财政政策应发挥主力军作用,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CF40成员、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认为,在财政政策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短期应急政策不能长期化、固定化、扩大化。二是基于交易行为的阶段性税费减免作用有限,应谨慎实施;三是基于固定收入和固定支出的优惠政策是有效的,应该抓紧出台,但也要实时适度,注意政策的有效期。

对于货币政策,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表示,应对短期冲击和长期冲击的宏观政策要有所区别。应对短期冲击不应使用全局性的、长期性的、不可逆性的政策手段,而是应该主要采取结构性的、短期性的、可逆性的政策工具。

与会专家强调,当前货币政策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使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还应防范疫情可能带来的对广义信贷的严重负面冲击,以及力争让经济增速重回潜在增速。鉴于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具有前瞻性。

目前来看,央行已在货币信贷支持疫情防控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目的在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解决短期信用收缩的压力。但在张晓慧看来,对于当前情形下中小企业的困境,还应首先区分其是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是短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流动性不足。

“即便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助力对冲当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我们仍然面临着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长期阻滞。从总量角度来看,银行间市场从始至终都是不缺流动性的,无风险利率其实并不很高,问题在于如何将流动性传导至中小企业手中。这就涉及到货币政策的老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顺畅。”张晓慧指出,“由此看来,尤需抓住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时机,对经济金融活动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阻滞进行坚决改革。”

张晓慧表示,要想建立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有效机制,就要在央行的货币供应、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实体经济这三大环节上做功课,祛除其中的阻滞。除了央行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企业经营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有较强的风险定价能力,同时也要为金融机构解决可以支撑和扩大信贷投放的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和价格约束,严厉打击金融套利和资金空转行为,方可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希望通过降低贷款基准利率来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呼声,张晓慧直言,“不希望利率市场化进程走回头路。”她表示,虽然从当前看存款基准利率仍是整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但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还是应该坚持使用下调MLF、DR007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方式带动LPR下调来实现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降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利率的两轨并一轨”。

“当短期冲击遇到了长期改革的问题,还是坚决不能手软,要坚定地沿着改革的方向走下去。”张晓慧强调。(经济参考报记者 关欣)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