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10亿科技基金悬赏揭榜 各地重金抗疫生物医药产业崛起 _ 东方财富网
2020-02-27 01:15  浏览:12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关键在科技。

当下,全国各地正在上演快速检测、临床诊治、疫苗研发等科技攻关的竞赛,各地政府不惜以重金悬赏支持企业加快研发。这不仅是应对疫情,也有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

各地重金悬赏攻关

疫情暴发后,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等12个部门立即组成科技攻关工作专班,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攻关。

各省份也紧急启动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纷纷制定奖励或补贴政策,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重金支持企业攻关。

比如,2月14日,广东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强化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惠企行动支撑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省、市财政科技资金将投入不少于5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与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与应急防控等领域,联动开展关于疫情防控的科研联合攻关。

2月18日,上海市科委发布《关于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通知》,明确将实施“悬赏揭榜制”。根据快速检测、临床诊治、疫苗和药物研发等的技术需求,凝练悬赏标的,向全球招募揭榜者,对完成目标取得实效的胜出者给予奖励。

重庆两江新区制定了更为具体的支持政策:为鼓励对防疫攻关技术型的研发、生产、贸易型的企业在新区聚集,新区设立了10亿元的科技基金;在科技攻关立项的企业,国家级的项目、市级的项目,区级都有配套政策,其中国家级是100%的配套,市级是50%。在防疫新科技、新技术上的投资,将给予千分之一的项目财政补贴。

此外,两江新区不仅有对研发准备金的补贴,还鼓励首创,首台设备、首个材料、首个下线、首套程序等将有奖励。在先进技术上,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一企一策”,对数字经济技术、抗疫应用有创新成果的给予单独奖励。

重庆科技局2月20日发布《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的意见》。科技型企业牵头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诊疗救治提供具有明确应用效果的新技术、新产品,可按照其研发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

这些奖励、补贴政策在科技企业聚集的国家级高新区最为突出,这些园区也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

早在1月26日,深圳高新区就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单个项目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广州高新区给予为抗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的研发类企业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上级科技部门防治疫情科技攻关项目应急立项的,最高给予5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

生物医药产业专家、火石创造CEO杨红飞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以前大家都觉得挺重要的,但并没有对这个产业有实际的客观感受。因为它是长周期、高投入的产业,规模当量并不是那么大。

“这些政策给产业传递了一个正向信号,显示了各地政府的重视,同时也拓展了产业的范围,加速产业的发展。以前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在诊断、药物研发,现在变成了更大的市场,比如医疗防护、健康管理都被纳入。”杨红飞表示。

生物医药成区域竞争新领域

事实上,在这些措施之外,一些城市还借机发力生物医药产业。比如,为鼓励对防疫攻关技术型的研发、生产、贸易型的企业在重庆两江新区聚集,新区设立了10亿元的科技基金

四川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骆玲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短期来看是疫情激化出来的,但是也是长远的发展趋势,生物医药产业是新一轮产业革命主攻方向之一,是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区域竞争的制高点

骆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经济冲击很大,将倒逼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很多城市都会调整产业结构,补齐短板,将发力生物医药产业。这次疫情要求加快公共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同时也给医疗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发展契机。

杨红飞表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安全上投入很大,但是公共医疗卫生上投入不够,经历这次疫情之后,特别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市,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必备性产业。一个城市区域医疗资源与药械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与居民幸福感向往度高度相关。

事实上,在许多经济学家眼里,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为把握生物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国家通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渠道,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投入,近5年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累计投入达到600亿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在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成像技术等多领域实现突破。与此同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以及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杨红飞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创新驱动的产业,与区域内的科技、人才资源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关。现在主要是长三角、京津冀还有珠三角地区,以及川渝和华中的武汉等地,未来这些城市的聚集度会更进一步提高,而在其他一些重点城市也会加快提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