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宏观: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是同步的吗?顺水鱼财经
2019-05-21 14:15  浏览:180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英国央行' 加息我们怎么看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号,英格兰银行(' 英国中央银行)在11月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以7比2投票通过加息25BP至0.5%,用以应对通胀目标。英国加息的同时,欧央行在10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缩减购债规模至每月300亿欧元,美联储关于' 美国经济表现的用词也越来越乐观,未来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收紧概率较大,央行货币政策同步性也展现出较为一致的步伐。本文我们从央行货币政策协同性角度入手,研究央行之间的货币政策是否协同以及内部的决定机制是什么。

全球收紧货币预计将成为趋势

美联储在2017年已经加息2次,9月份决定开始缩表,同时联邦基金利率' 期货价格隐含的12月份加息概率较高;欧央行在10月份决定减少购债规模至300亿欧元每月;英国央行11月份决定加息25BP用以应对较高通胀水平;人民银行在2017年春节前后2次提高政策利率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都悄然转向了收紧。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短期保持不同但中期趋势一致

1999年-2000年,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差异性。2001年-2009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同步。2010年-2015年,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大央行货币政策先分后合。2016年至今,中美央行“实质”收紧,英欧央行“边际”收紧。

中国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制比其他国家复杂的多

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尚不成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依然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虽然央行在向价格货币政策转变,我们认为这一过程短期内难以结束。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年度目标和两个动态目标,相对于发达经济央行来说,我国央行执行货币政策要更复杂,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切换来解决当期的主要矛盾。发达经济央行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到两个货币政策目标,其央行执行货币政策面临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情况相对简单。

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会影响中国

美国处于全球经济格局的中心地位,且美联储没有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故其货币政策是针对国内经济基本面进行调整。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对外部环境更加依赖,美国经济的晴雨变化对中国(外需)的影响更大。由于保障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人民银行政策目标之一,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央行货币政策要实现对外和对内“双平衡”,我们认为央行在对内平衡与对外平衡无法权衡的时候大概率会选择对内平衡。

我国2018年货币政策判断:预计难以全面宽松

我们认为2018年,中国货币政策存在边际宽松的可能,但全面宽松的概率较小,即很难看到全面降准降息,仅可能出现定向降准,PSL投放量加大等结构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制约因素方面。首先,美联储在2018年连续加息概率仍然较大,央行货币政策难以全面宽松。第二,金融杠杆大概率将成为长期趋势货币政策很难全面宽松。第三,预计CPI中枢将会上移,决定了央行货币政策不得不关注通胀因素。最后,环保限产以及' 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明年经济增速存超预期下行概率。我们认为除非经济超预期回落并接近政府经济增长的底线,否则货币政策很难全面宽松。

风险提示:经济存在超预期下行概率,预计全球货币政策收紧趋势不变,我国央行未来货币政策有可能产生对内和对外目标冲突。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任刚 HF008)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宏观: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是同步的吗?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