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于收购3COM遭拒漩涡的华为表现得更像一个“无关痛痒”的旁观者。
“没什么好说的。”2月22日,华为官方人士就此事件回应本报说,一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在过去半年中所自我描述的,对华为来说参与3COM并购纯粹只是“一项商业投资”。
21日,收购主导方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宣布,已撤回递交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下称CFIUS)的要求对以22亿美元收购3COM进行交易审查的申请。3COM公开消息称,CFIUS依旧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该交易申请。
贝恩资本在去年9月与3COM达成协议,以22亿美元现金收购3COM。作为这一交易的一部分,华为也将通过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收购3COM 16.5%股份。
有媒体评论认为,华为在美国公司3COM并购案中所遭遇的问题,将预示着另一家美国通讯设备公司——摩托罗拉在为其手机业务部门寻找拯救者时将面临同样困境。一周前,坊间盛传中国另一家通讯设备公司ZTE(行情,
而数日前,中兴通讯向本报否认了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意图,并称其为一种“猜测”。 引发欧美市场过度警觉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07年,中国的两家通讯设备公司华为与中兴正在驶入快车道:与全球通讯行业面临的衰退趋势相比, 2007年这两家企业合同收入约为230亿美元,平均增长约为45%;其中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有72%来自于海外市场,并成功跻身全球电信设备业前五行列。 华为动机 “我们强调过,它就是一个单纯商业投资行业,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呢?” 2007年11月,在贝恩、华为并购3COM消息甚嚣尘上时,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曾向本报记者抱怨说,他对公众就华为的“深刻意图”作出的眼花缭乱的诠释表示不解,其中亦包括对华为“意在通过3COM快速拓展美国市场”的普遍猜测。 但疑虑始终没有消除。贝恩及3COM的公开声明中皆称,为使交易获得批准,贝恩资本上周向美国政府做出了多项让步,包括就3COM公司中最有争议Tipping
Point部门提议分拆,因为该部门主要开发国防安全软件,并为美国政府的相关供应商。3COM还曾明确表示,华为不会获得敏感的美国技术或美国政府订单,也不具有该公司的运营控制权和最终决策权。 彼时,徐直军曾向本报重申说,正如华为一度在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H-3C中获得投资回报的运作思路一样,华为此次参与3COM并购的动机依旧是资本运作为主,一旦3COM产业复兴、业绩回升,华为就会择机退出。他表示,除此以外华为公司没有任何复杂的意愿。 徐同时以华为历史上的多笔资本运作为例,以证明华为此番的单纯目的:2002年初,华为将其边缘业务“华为电器”出售给美国公司爱默生,并从中获益8亿美元;另一鲜为人知的举动是,2004年中国电信为拓展发展资金向全球配售58.5亿股H股的集资行动中,华为亦有约数亿元规模的认购,这笔投资在此后的套现中为华为带来了不菲收益。 他同时透露,华为参与并购3COM的起因完全来自于贝恩资本的邀请。因为显然,华为在此前的H-3C的运作中被证明是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整合者,贝恩确信华为在H-3C上的产业经验将有助于拯救濒临绝境的3COM公司。 22日晚,保持长时间沉默的华为向外界发布声明,再次纠正公众对华为的误读。 华为就其与美国数据通讯公司3COM之间纠缠了6年的故事作出梳理。 第一段故事发生于2001年IT泡沫破灭时,“华为也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华为必须收缩战线到电信网络主营业务上,而放弃我们所不擅长的企业网业务”,华为为此砍掉的企业网业务最终转向与正处业绩衰退的3COM公司合资:华为最终与3COM达成共识,于2003年11月双方成立合资企业H-3C。 由3COM公司投资1.65亿美元,华为投入相关技术和主要的研发人员及运营团队;合资公司此后实现了超过了65%的年复合增长率。2005年,华为以2800万美金出售2%的股权给H-3C,放弃控股权, 2006年11月,华为再次将在H3C中的49%股权以8.8亿美元高价出售给H-3C,从而全身退出合资公司。
近期推荐:
和讯科技股 新股专题汇总 财报: 指数
全球十大富豪太太榜单(图)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雷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