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极度深寒:中国本土手机集体溃败于“第三战”顺水鱼财经
2019-05-15 02:40  浏览:13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2008年1月18日,刘志军黯然地坐在厦门的家中,从联想移动总裁位置上离任的消息正式通过公司的公关部门发送了出去。这位言语诚恳、为人热情、做事踏实的联想老兵,现在已没有什么话可以对外界说,公司的正式辞令是他将参加联想集团为高管们安排的轮流培训项目。

就在半个月前,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刘志军还在为夏新电子总裁李晓忠的下台而喟叹唏嘘。刘和李私谊甚笃:他们的家和办公室都安在厦门,他们也都相信本土品牌凭借对市场的了解、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加上对品牌塑造的重视,最终能让他们在这个世界最大手机市场上的基业长青。他们也一度有潜力扮演这样的角色,作为新兴本土手机力量,这两家公司挺过了2005年诺基亚等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反攻,当本土同行在三年前纷纷告别演出时,它们依然茁壮成长。

然而,残酷事实是,基业尚未长青,枝叶已开始凋零。到了2007年冬天,伴随着波导手机2007年前三季度亏损5.06亿元,本土手机品牌五强之一的夏新电子在同一时期里亏损4.6亿元的业绩令同行不寒而栗。而联想手机业务的收入,过去六个季度里连续以平均25%的幅度急速递减,在刚刚结束的截至2007年12月的财季里,收入甚至下滑到了1.1亿美元,这仅仅是2005年年中的水平。

与此同时,诺基亚宣布2007年全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64亿欧元,增幅近20%,出货量也创下7070万台的新高。而本土品牌中的后起之秀天宇朗通,旗下的天语手机在2007年第三个季度的出货量接近300万部,仅仅在9月份出货量就突破了180万台,这个数字,比联想移动现在一个季度的出货量还要高出20%。

没有人能忽略这一残酷现实。在2007年12月28日,也即刘志军离任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上,本刊记者就向他提到了联想移动在集团内地位渐低的事实,并询问其是否有剥离可能。言辞谨慎的刘志军承认,PC业务和手机业务节奏和文化有所差异,“集团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有自由的话事情会不一样”,但“解决方案还不好谈”。而在谈到集团对移动业务的态度时,刘志军仍然坚持说:“元庆对手机业很认同,没有改变判断。”

宣布离任一周之后,刘志军回到了北京西北郊上地的联想总部。在这个渴望成为中国硅谷的高科技开发区里,联想移动与其他雄心勃勃的高科技公司总部一起,冷峻地站在开阔的园区土地上,彼此之间被宽阔的马路隔开,北风起的时候,四处可见的建筑工地上会有灰尘扬起,从各个写字楼楼下经过,间或有塑料袋和废报纸会稍作停留。

刘志军没有回到联想移动的办公室,而是直接进了联想集团在另外一处的办公楼。联想移动和他不再有关系,和联想集团也即将不再有关系。1月31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亿美元将联想移动部门售出。尽管收购方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基金,尽管今后联想移动仍然可以为生产的手机打上“Lenovo”的牌子,但联想移动与那个渴望在全球电脑市场书写历史的PC公司将不再有关系。它会因此获得新的独立自主的决策权,无需再顾全集团的大局,与集团“保持战略一致”;但同时它也会因此失去更大的资源靠山,在业绩连续下跌一年之后,在国产手机行列中占领最大市场份额的联想移动,有可能就此走上消失的道路。

近期推荐:
和讯科技股 新股专题汇总 财报: 指数
1'>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鲍有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