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12月27日,尚福林从周小川手中接过证监会主席“帅印”,成为了第五任证监会主席。
如果尚福林还记得的话,北京气象历史之最—最长连续降雪日就出现在他上任那年的几天前,12月19日至24日北京连续6天降雪—一如当时寒冷的股市。
当时的市场表现也没有给走马上任的尚福林一点面子。就在他宣布就职的时候,上证指数几近“拦腰斩断”。之后,股市拾阶而下,上证综指更是创下十年来998.23点的新低。
尽管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制度缺陷、监管漏洞等问题,但二级市场情形却今非昔比。2007年5月29日,站在上证综指4335.96点的高岗上回头望,此轮激情燃烧的“牛市”的主动力正是源于尚福林两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变革—股权分置改革。
破冰:“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描述股权分置形成的背景时,官方和专家通常用“历史原因”4个字一言以蔽之。那是一段怎样艰难的历史呢?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形成的利润几乎全额上缴,国企的投资和再生产发展资金都是采用财政拨款方式。从政府财政拨款、利改税、拨改贷一路走来,许多国企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直至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1984年上海' 飞乐音响((' 600651行情,' 股吧))第一只' 股票 发行前,甚至是1990年上交所成立后的一个时期,人们围绕姓“资”姓“社”、国有控股地位、国有资产交易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当时,担忧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控制权丧失的想法占了上风。“为规避上述矛盾,在‘可以试一试’的宏观环境下,人们便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股权分置’制度。”' 三一重工((' 600031行情,' 股吧))执行总裁向文波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回忆说。
但股权分置毕竟存在制度上的局限性。十多年过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人们在观念上达到高度统一时,两种股东同股不同价、不同权、不同利等制度性缺陷严重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2003年10月,当时的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李青原更是表示,“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
[发表评论] [复制链接] [收藏此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