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份《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调查报告,是普华永道继2005年以来第二次就内地外资银行经营环境进行研究的报告。此次调查一共与对花旗银行40家外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高管人员及分行行长进行了深入访谈。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占不到2%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发展空间。报告显示,很少有银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2010年前放缓,半数以上的受访银行预期在2010年之前外资银行的数目将由目前的74家增长到超过85家。
从盈利表现来看,外资银行的业绩自2005年以来不断改善。有一半的受访银行表示其过去三年的业绩较预期好,相比2005的调查中只有40%的受访银行持这一看法。外资银行对发展前景感到乐观是不容置疑的,所有受访银行均认为今后三年的盈利将超越目前水平,相比2005年的调查中只有85%的受访银行抱此乐观态度。
报告显示,' 中国银行((' 601988行情,' 股吧))业全面开放,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也随之发生战略转变。40家外资银行高管表示,今年外资银行普遍提高了对信用卡业务、住房贷款、定期存款、网上银行业务、个人财富管理盈利的预期。
专家表示,一旦时机成熟,外资银行将会成立更多的完全独立的法人银行和以参股、并购中资银行方式获得发展机会。
零售银行盈利机会突进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对外开放。2007年4月2日,汇丰、东亚、渣打、花旗四家首批转制的外资本地法人银行获准开业,业务范围包括全部人民币业务。
普华永道报告认为,在此背景下,对资本要求的增加、覆盖面更广的监管、更高的透明度、更多的新产品机会以及吸收足够的人民币存款是对外资银行而言最重要的影响。此外,取消了地域限制使外资银行业务将会进一步扩张,而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债券及衍生品市场更加有利可图。
报告指出,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业务重点变化十分显著。相比2005年,2007年外资银行普遍提高了对信用卡业务、住房贷款、定期存款、网上银行业务、个人财富管理盈利的预期。债券业务的盈利预期则比2005年增加近三倍。一些外资银行高管认为,未来三年,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中,信用卡、投资产品和住房贷款将成为增长最为明显的三块“宝地”。
员工争夺成“挑战”
虽然外资银行“攻势”猛烈,但建行研究部负责人郭世坤认为,从短期来看,外资银行在总体上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首先,到目前仅有4家外资法人银行正式开业。其次,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仅300余家,4家首批改制为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网点也不过100家多一点,尚不及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个零头。第三,从贷款业务来说,外资银行同样要接受75%存贷比上限的监管标准。
此外,由于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具有经验的管理层员工的短缺现象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截至目前,40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共雇用员工16752名,预计在2010年前员工人数将增长113%,达到35685名。郭世坤认为,为了更好提升在华实力,外资银行会以高薪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争夺国内优秀经济金融人才,特别是采取“挖墙脚”的方式从中资银行抢夺人才,以拥有技术和客户资源见长的银行人才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