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家
克拉玛依“复活”:技术革新打开隐秘资源 新油田已日产26.4万吨
2019-01-12 18:23  浏览:641
【克拉玛依“复活”:技术革新打开隐秘资源 新油田已日产26.4万吨】12月中旬,本已进入深冬,克拉玛依城东北方向的一片戈壁滩上,直到下午六点才刚刚迎来了自己的日落。但正在轰鸣的钻机,和明亮的钻井照明灯,提醒来到这里的记者:这里没有黑夜。(21世纪经济报道)

12月中旬,本已进入深冬,克拉玛依城东北方向的一片戈壁滩上,直到下午六点才刚刚迎来了自己的日落。但正在轰鸣的钻机,和明亮的钻井照明灯,提醒来到这里的记者:这里没有黑夜。

“目前我们西部钻探采用的钻机,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连续施工,钻井速度要跟之前比快不少,”施工现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从今年年中,增储上产的工作要求下达以来,我们加快了施工作业的节奏,尽可能调动我们能够调动的资源。”

他所说的工作要求,是指在今年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石油和中海油做出的批示,要求国内石油公司加快增储上产的步伐,全力保障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原油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下滑,进口量却大幅增加。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1月,中国的进口原油依赖程度已经高达70.7%,创下历史记录。

按照目前国际油价的市场走势,中国往往会在低油价期间寻求更多的境外原油采购,全年进口原油依赖度大概率会保持在70%以上。同时,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变化程度胜于往年,原油市场变动幅度加剧,能源安全的外部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在对外原油依存度不断提升的当下,2亿吨的国内产量底线已经逐步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而如何保障2亿吨产量顺利实现,道路似乎只有一条:科技的进步。

风险探井,是专门针对新区、新领域,且勘探难度较大的探井机制。从去年末以来,数个风险勘探在各地获得突破,新增储量可动用程度、可升级性明显提升,油气探明储量保持了高增长;数个大型、甚至超大型油气田被发现,无一例外得益于地质认识水平和工程技术的进步。

众所周知,得益于水平井等一系列的技术突破,美国近年来掀起了一场能源革命,并于今年再度成为原油净出口国,实现了能源独立。技术驱动的力量,或许也将重塑中国在全球能源大国中的位置。

油田的“重新发现”

2017年末,一则消息震撼中国的石油行业:新疆克拉玛依发现10亿吨的玛湖油田。

上述记者走访的井区,是玛湖油田的131井。按照井区现场的工作牌,该井从2017年开始部署,计划新建产能97.76万吨;2018年当年新钻水平井42口,新建产能32.76万吨。而整个玛湖地区已经在6个区块投产水平井106口,目前平均日产油26.4万吨。

今年以来国内勘探开发业务的火热,也带给了这个井区工作一些麻烦。“钻井设备非常紧张,基本全部都投入在了各个井区中,”上述施工人员表示,“有一些设备我们没有,要在外边租赁,今年这些设备的租金涨了很多。”

不过,再紧张再贵的设备也要投入到这个井区的开发中来。它所在的油田不仅是近几年来国内最大的油气发现,也是当前国内最为现实的增储上产接替区。

它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四十年前。

1980年,从成都地质学院刚刚毕业的陈新发来到了克拉玛依,彼时,他面对的情况,是作为克拉玛依油田助力生产带“西北缘不行了”的判断。后来,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不仅拯救了已经“落下帷幕”的西北缘,提出的勘探思路“跳出断裂带,走进斜坡区”引领了之后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勘探。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在西北缘斜坡区玛湖构造带上部署玛2井。1991年8月,玛2井在二叠系乌尔禾组试油,日产17.5吨工业油流。从此,在克拉玛依的油田家族中,多出了一个“玛北油田”。

而这个油田,就是玛湖油田的开端。

但是,受制于工程技术的落后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尽管新疆石油管理局已经开始在斜坡区找油,但之后玛湖油田的项目勘探进程历经数次开启和暂停,却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进展,直到2005年项目重启,经过十余年的攻关,才走到了这一步。

“地质认识理论和技术的突破,让我们在这一地区发现了新的油藏;工程技术的突破,让这些油藏成功建产成为可能。”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玛湖已经发现的三级储量已超过十亿吨级别,是全球最大的砾岩油田。而玛湖油田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储量近年罕见,也在于其产品的特殊性。

“环烷基原油炼制的油品,是专门供给航天和军工方面使用的高辛烷值含量油品,例如航天飞机和战斗机等,这种原油在国际原油市场是没办法买到的。”一位石油央企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全球能够与玛湖油田相比的环烷基油田,也只有美国和巴西拥有,且储量不及玛湖。”

而它的发现历程,也和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其他新发现类似:很早就开始探井,但未获得成功;历经“几上几下”,在最近十年内获得技术突破后,才使得这一油田的经济开发成为可能。

“中国的勘探方面还是处于早中期,勘探的成熟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还有巨大的潜力。”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张运东告诉记者,“即便是低油价周期,也要保持科研的持续投入,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风险探井”多地开花

从库车周围的石油基地,一路开车到中秋1井的井区,路上要跨过一片几乎如刀削斧劈的山脉,还要走一大段戈壁滩中的土路,才能到达。

12月12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达后,该井试井工作宣告成功,获得日产天然气33万立方米、凝析油21.4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

“隔壁的克拉苏构造带有非常好的油气发现,尤其是在天然气方面,我们所处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理论上也会有很好的油气藏。”塔里木油田公司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和他一样的许多施工人员,都在现场工作接近一年,就为了能够获得探井的成功。

依据上一次国家地质勘探的结果,秋里塔格构造带理论上拥有近万亿立方米级别的天然气藏,中秋1井所在的气区——按照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也会有“超过千亿方级别的储量”。

“此次勘探的意义,是证明了秋里塔格构造带有着巨大的潜力,对于整体的勘探工作来说,是揭开了一个万亿方级别大构造的一个小盖子,”他说,“后续还会布局中秋2井,继续扩大这一勘探的成果。”

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不仅是此前勘探难点问题的解决,还在于许多未经开发、甚至不曾认识的新区域,得以发现和落实。

就在记者结束中秋1井的采访之后,又陆续传来几条重大发现的消息。

12月15日,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风险勘探获重大突破。沙探1井在二叠系上乌尔禾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压裂后3毫米油嘴日产油30.25立方米,有望成为继玛湖凹陷后又一个储量产量规模增长区。

12月16日,四川省简阳市周家乡,永探1井在火山岩地层获自然初步测试日产气量22.5万立方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马新华介绍说,这口井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开辟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新领域。

上述三个发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建立在新的、未被勘探开发的新区块上,采用的也是近十几年来才有的“风险探井”机制。

2004年,为破解中国石油重组上市之后规模增储难度大、新区新领域油气勘探徘徊不前、运行管理机制不畅等瓶颈难题,中石油从集团层面设立专项投资实施风险勘探。

今年以来,中石油针对认识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勘探风险较大的新领域、新区带、新层系、新类型加大风险探索力度,不断寻找新发现和新突破,为地质认识深化、勘探技术进步和勘探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作用。

这一体制目前已经被国内三大石油公司采用,而为了保证国内增储上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风险探井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今年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侧面证明了科技投入对于新发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