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易大师
乙二醇期货:助力聚酯企业避险增收
2019-01-12 17:35  浏览:646

根据近日证监会通知,业内期盼已久的乙二醇期货将于2018年12月10日在大商所挂牌上市。这意味着继PTA期货之后,聚酯产业又迎来了新的管理原料成本的衍生品工具。相关聚酯企业表示,未来有望借助期货市场降低采购风险,促进企业原料供给和生产的平稳有序。

市场价格“摇摆不定”,企业需要管理波动风险

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乙二醇市场新增产能放缓及聚酯终端需求的超预期增长,国内乙二醇供需格局逐步好转。截至2018年10月底,国内乙二醇产能预计为1055.5万吨,相比2017年增长27%。国内乙二醇产能逐年提升,市场供需格局以及生产经营情况逐步向好。

据万德数据,乙二醇(华东地区,中间价)市场价从2017年8月初的5655元/吨一路上涨至2018年5月中旬的8115元/吨,涨幅达44%。但随后,乙二醇价格开始下跌,11月中旬价格6840元/吨,较5月高点下跌了16%。

“供给方面,进入2018年下半年后,国内新建的煤制乙二醇装置投产较多,乙二醇供应压力大幅增加。需求方面,由于8月PTA(精对苯二甲酸)价格大涨,带动聚酯产业链终端需求提前透支,进入9、10月份后聚酯及终端需求一落千丈,乙二醇供需矛盾激化。成本方面,10月份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和东北亚乙烯价格明显下跌,上述原因共同导致乙二醇价格回落。”东吴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王广前分析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但面对庞大的下游需求,乙二醇供应仍大量依靠进口。“国内聚酯产能将近5300万吨,聚酯产量达4550万吨,对乙二醇需求量超过1500万吨。2009年至今,虽然进口依存度逐年降低,但每年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仍然超过50%。” 恒逸石化(000703,诊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靠国外进口的贸易现状,决定了聚酯企业的原料价格受到国际市场环境、汇率变化等宏观因素影响。而国内产量日益增长的趋势,使得国内供需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乙二醇市场价格变化。在此背景下,业界对于加快乙二醇期货上市的呼声不绝于耳,希望借期货市场,降低聚酯企业采购风险,帮助乙二醇企业应对价格波动。

为聚酯产业提供更完整的避险体系

相关市场人士介绍,从整个聚酯链条来看,聚酯企业生产原料主要为PTA和乙二醇等。目前PTA已经有期货工具,乙二醇期货即将于近期上市,未来聚酯产业链企业又多了一个原料风险对冲工具,为企业构建更完整、更全面的原料避险工具体系。

恒逸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乙二醇期货上市,会有更多产业客户和投资者积极参与进来,市场交易者会更加全面和专业,使得乙二醇的价格博弈更加充分,期货价格信号更为合理。”对企业而言,利用期货工具来获取和研判未来市场价格方向,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对产业而言,通过大量产业客户和投资者公开交易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有利于引导产业供需格局变化、调整生产和经营节奏,为实体企业提供了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

据江苏国望高科原料采购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应用期货避险将成为聚酯企业需要学习的“必修课”。近期,聚酯企业面临原料库存大幅贬值风险,期货上市后,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做原料库存的套期保值。

乙二醇期货影响的不仅是生产企业,同处于乙二醇产业链的贸易商和聚酯下游企业也会因此受益。“乙二醇是液体化工品种,其价格波动性比一般的化工品要强,叠加贸易商参与众多,追涨杀跌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乙二醇价格波动。”王广前认为,乙二醇期货上市后,产业链资金以及机构投资资金均参与进来,更好地发挥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中间环节的贸易商和聚酯消费企业也可以更好地根据自身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万事俱备,乙二醇期货上市进入“倒计时”

据了解,当前乙二醇品种上市条件已经成熟,企业正积极学习交易规则,开展交易准备工作。近年来,整个上下游企业数量和体量均有较大程度增长。截止2018年10月底,我国乙二醇生产企业接近40家,其中仅近3年时间就增长了10多家。下游聚酯消费企业更是多达数百家,表观消费量也接近1600万吨,较2015年增长了近25%。日益庞大的产业市场规模为乙二醇期货品种上市将起到稳定剂的效果。

虽然乙二醇期货尚未上市,但聚酯企业对于期货市场并不陌生。“我们公司参与了PTA期货交易,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库存管理。比如今年的二三季度,由于聚酯下游需求好,工厂生产负荷高,而PTA企业又进行大幅检修、减少供应,担心后期PTA价格会不断上涨,于是在期货上做买入套保,避免了缺口部分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带来的成本上行。” 恒逸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

对于如何开展套保业务,他还提到,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期货套保之路越做越顺,更有机会取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交易效果。“对于乙二醇期货,我们会先对乙二醇合约、交易规则、交割品、交割制度、质量标准等进行深入了解,再根据品种上市后的表现以及工厂的库存情况,进行价格管理和套期保值。”该负责人说。


来源为金融界期货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0评